润园
    • Categories
    • Recent
    • Tags
    • Popular
    • Users
    • Groups
    • Register
    • Login

    职业道德与礼仪

    Scheduled Pinned Locked Moved 博客
    故事分享
    1 Posts 1 Posters 238 Views
    Loading More Posts
    • Oldest to Newest
    • Newest to Oldest
    • Most Votes
    Reply
    • Reply as topic
    Log in to reply
    This topic has been deleted. Only users with topic management privileges can see it.
    • StudyinUSS Offline
      StudyinUS
      last edited by ww9rivers

      “职业道德”,听起来很严肃,也有点深奥。礼仪……似乎更有些古板。

      先说个故事。

      我们公司曾经帮助一位学生找到一个实习的机会,在一家技术公司内部的实验室做助研。这是一位中国来的留学生,第一次在美国公司工作,有这样的机会他很高兴,我们也很为他高兴。

      没几个月,他跟我们联系,说他被公司 fire ……解雇了。我们听了有些吃惊,细问了一下,原来问题都出在一些细节上。比如,公司的实验室里有仪器、设备,因此很多地方都明确地标识着,不能带入饮料、食物,而他几次把午饭的盒子放在工作台上,被直接经理看到。

      其次就是他与经理之间的有一些沟通问题。

      这些,都属于职业道德与礼仪的范畴。商科学生可能都会在学校里学到 professionalism, work ethics and etiquette 这些概念。没学过也没有关系,在网上能找到不少的资料,很多来自大学的商学院。

      马凯大学(Marquette University)的学生职业服务中心就有一个网页,专门讲述 workplace etiquette — 职场礼仪。哥伦比亚大学职业教育中心总结的五项职场礼仪须知,精炼到位,下面简单介绍:

      1. 第一印象很重要:人们很容易一见面,就对人建立第一印象。中文里有个贬义词叫成见,可以旁证第一印象表现出个人品质、专业性强,有多重要。第一次见面,一个好用的经验法则是,站直,保持目光接触,微笑!
      2. 避免八卦:这在职场交流中很重要。必要评判一件事时,要做到对事不对人,不要说同事的坏话。
      3. 交流是关键:有时候问题不仅在于你说什么,说的方式也不可疏忽。口头、书面交流都要寻求表达清楚,尤其电子邮件这类书面交流是可以永久保存的,所以面对面不会说的话,一定不要写在 Email 里。
      4. 了解工作环境: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政策、工作流程、企业文化与价值观。熟悉一个新的工作环境,会有一个过程,在这个过程中不妨多问,问同事,问公司人事部门。再者就是多观察,观察不明白再问。
      5. 个性平易但保持专业性:人在职场,与同事各种场合接触不可避免,不宜拒人千里,但每个人都还是有选择保持个人隐私的权力。在各种场合都要尊重他人的空间,敲门、与人打招呼,这些细节都是尊重的表现。
      其他阅读:
      • Venecia Williams. Fundamentals of Business Communication. BCcampus, September 1, 2020
      • Sam Soyombo. Navigating Ethics and Etiquette: A Guide to Professional Behaviour in the Workplace. Soyombo.com, 9 July 2023
      1 Reply Last reply Reply Quote 0
      • First post
        Last post
      留学美国
      13 topics
      故事分享
      12 topics
      美国生活
      11 topics
      信息分享
      10 topics
      人在途中
      9 topics
      职业生涯
      6 topics
      工作面试
      3 topics
      大学申请
      3 topics
      Powered by NodeBB | Contributors